Recent Posts

Q1. 當你製作一張新專輯,會著重在傳達給人們自由詮釋的訊息,還是你覺得開心就好?


每個藝人對於專輯製作都有自己的想法,我個人比較傾向在專輯中灌注本身的概念或想法,而且我認為專輯中所傳達的訊息,與音樂本身同樣重要。在《中環Central》中,我試著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切入,呈現我在這座由無數演出與唱片築成的音樂宇宙中,所經歷的各種不同感受。
我也將《中環 Central》設計成一趟旅程,呈現我有幸參與的電音過去,與可能出現的電音未來。整體而言,我不喜歡看到電音製作人抱持狹窄的創作觀點,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。過度狹隘的創作視野,盲目追隨時下潮流,都是箝制當今電音創作者的罪魁禍首,使音樂變得呆板而制式化。現在有很多創作人只敢玩當初使他們走紅的某種曲風,或只敢製作當下的流行曲風,深怕若嘗試做別的東西,就會折損自己的地位。這種想法真的是很狹隘⋯以現在的電音環境來說,的確不太可能再玩出新花樣,因為過去可能使出的招式,幾乎已被用盡了。現在所謂的新音樂,不過是將某些芝加哥街頭黑人的舊東西,或某些九零年代柏林合成器魔人的作品,加以改造或加強音質罷了。
但這也是為什麼,創作人在專輯中所傳達出的情感,才是當今創作的重點。你不需要追求創新,但你的音樂必須夠大膽,夠有個性。唯有創造屬於自己的聲音與技巧,才能碰觸到現代聽眾的心,才能讓他們與你產生連結。《中環 Central》背後的設計目標,就是要歷久彌新。我不希望受到太多電音潮流的影響,我希望能呈現電子音樂的遼闊頻譜。

Q2. 你偏好類比或數位?軟體或硬體?


我兩者都喜歡。我覺得要取得雙方的精髓,那才是最重要的。數位的確有它的優勢在,例如穩定性、方便性與多樣性。但我也覺得若只碰數位,音色頻譜會略顯單調。類比能做的事情顯然相對較少,但那也是它的優點,因為會迫使你將有限的器材發揮到極致,更何況,類比確實是有種數位無法比擬的溫暖音質。我從 1996年開始就在用Cubase做錄音,但我會外接硬體器材跟鼓機,這樣才能取得更特別的聲音。

Q3. 除了音樂方面以外,你還有其他的嗜好興趣嗎?


我一向就是一個超級籃球迷,終年收看NBA籃球賽,支持邁阿密熱火球隊(MIami Heat)。通常我晚上會在錄音室工作,那時剛好都是美國籃球賽的轉播時段,所以我在工作時一定會把錄音室內的電視轉開。
我也很喜歡在巴黎騎自行車。我有一台六零年代的美場老Schwinn,算是老古董,我常常騎它去巴黎街頭晃晃,偶爾在咖啡店歇息這樣⋯玩夠了,就會回法國南部找爸媽。他們自己在那兒買了一座十二世紀的古堡,重新裝潢後搬進去住,附近風景非常美麗,而且人煙稀少,我喜歡每隔三或幾個月回去一趟,暫時遠離吵雜的音樂圈。

Q4. 請問你是在怎樣的心情狀態環境來創作歌曲?


其實要看我的行程緊不緊密。當你有固定的交期,例如接混音案子的時候,壓力就會很大,但那也很棒,因為會迫使我去憑直覺行事。
當我製作專輯時,情況就很不一樣了。製作專輯的過程分兩個階段。首先是實驗階段,開始尋找靈感,策劃藍圖,設想專輯大概聽起來會是什麼感覺,內容是什麼。接下來就是第二階段,要處理偏技術層面的東西,例如編曲、混音和後製。這兩種階段我都很喜歡,但在進行最後修飾時,我會請巴黎的專業錄音工程師來一起合作完成。
最關鍵的一定是第一階段,因為此時你必須深入自我內心,把一切全部掏出來。我喜歡音樂粗獷,我喜歡音樂深沉富旋律,喜歡放克勁道,喜歡原始喜歡精緻。我希望這張專輯能夠容納一切,成為一面可讓聽眾自行發揮的調色盤。
若要提《中環Central》製作過程中最影響我的音樂,我認為會是Carl Craig的《More Songs About Food and Revolutionary Art》,Bauhaus的《The Sky's Gone Out》或The Legendary Pink Dots的《The Crushed Velvet Apocalypse》。這些專輯不一定容易入耳,但整體設計都十分紮實,每首歌有如一磚一瓦,建構堆砌成一整棟房子,所有的曲目安排像是一場聲音之旅,而不僅僅是由幾首單曲合成的專輯。我認為聽覺體驗是專輯製作的首要考量,勝過於該專輯是否有收錄熱門單曲。《中環Central》的旋律性只是其中一項特點,它還包括非常多面向,例如充滿能量的舞曲層面。但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大概還是它的流程曲線,每首歌彷彿要互相溶入彼此。

Q5. 你的dj技巧與選曲一直以來便備受大眾推崇,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嗎?


我認為選曲多元化是很重要的。總是有很多DJ每次都放那幾首歌,或跟著流行趨勢在放歌,一點創意都沒有。在Beatport Top 10曲目之外還是有很多好歌的!DJ最棒的一點就是非常有彈性,你可以透過很多方式,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最近的DJ很感冒。他們非常死板,非常制式化,完全不敢放比較具原創性,或跟主流電子音樂不一樣的東西。原創性是電子音樂中的首要關鍵,但也相對須要很多練習與技巧。

Q6. 既上張專輯《POP SODA》與Amil最後一次合作,是否考慮加入新的合作夥伴?


不,我不認為我會加新的人進Technasia。我有找朋友在現場演出時助我一臂之力,但他比較算是技師,而非正式團員。我是Technasia 唯一負責製作層面的人。

Q7. 你之前來過台灣已經三次了,對這裡的印象如何?


我非常喜歡!台灣和香港其實是我的世界首選。台灣除了有中國留存下來的文化,還有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東洋風情。我本身會說一點中文,而且覺得台灣地區的中文腔聽起來最好聽,也最好懂,和北京腔中文比起來,台灣腔聽起來非常平順。我非常期待再次光臨你們的小島!

文/譯 Blackbell

In english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note.php?note_id=128268090531242

2010年6月5日

HOT TOPIC

LINE @ SPECIES RECORDS

好友人數

有種電子報 ∣ Newsletter

    輸入你的Email:

A-DAO TECHNO MIX

有種唱片行SPECIES RECORDS